【職場勞動法】你的辭職,合法嗎?
- 分類:行業動態
- 發布時間:2016.07.22
- 訪問量:2624
-
分享
除非用人單位有威脅員工人身自由或人身安全的情形,員工合法辭職的基本條件包括:
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并按協商一致的方式離職;或者履行事先通知用人單位的義務;無論屬于上述哪種情形,員工應配合用人單位交接工作、辦理離職手續。
員工辭職的權利與員工的就業選擇權和發展權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法律只為員工辭職規定了非常簡單易行的義務,即協商一致或提前通知。勞動者提前通知的時限依具體情況不同而不同。
但是,在員工的人身自由或人身安全受到企業威脅時,法律豁免了員工的事先通知義務。
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員工離職應當配合企業交接工作、辦理離職手續,但這是《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默認的義務。另外,企業的規章制度中通常都會規定離職程序,而遵守勞動紀律也是員工的義務。
經典案例蔡某于2010年2月進入浙江某公司工作,簽訂一年期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基本工資為當地最低保障工資,其他工資按公司制度執行。
合同還約定:員工解除合同必須提前30天通知企業,否則員工按合同未履行期限一年賠償公司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2010年5月25日,蔡某領取4月份工資時,覺得太低,要求立即解除合同,同意公司扣除部分工資。公司不同意,要求再工作一個月后離職,否則扣發5月份工資。
蔡某遂以工時太長、公司未繳社保等為由,于5月30日通過特快專遞向公司送達解除合同通知書,通知公司于5月31日解除勞動合同,要求及時支付5月份工資。
6月1日蔡某離開公司,后公司拒絕支付蔡某5月份工資。
蔡某于7月份向某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認為己方已履行書面通知義務,解除合同程序合法,請求支付5月份工資、解除合同補償金、補繳社保費等;并主張公司拖欠5月份工資,需支付25%補償金。
公司辯稱勞動合同明確約定,乙方辭職必須提前30天通知公司,5月31日,申請人和其他幾位老鄉未提前通知即離開公司,給公司造成8萬余元的訂單損失,應當由幾位員工共同承擔賠償責任,5月份工資不足賠償公司損失。且申請人在職只有3個月時間,公司補繳了5個月的社保費,另外兩個月社保費應當由申請人全部承擔。扣除社保費后還倒欠公司200余元,故公司不存在拖欠工資行為;因申請人申請仲裁前,公司已經補繳了社保,申請人據此解除合同的依據也歸于消滅;公司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書;公司有時加班,加班費已支付。
仲裁委裁決由某公司支付給蔡某2010年5月份工資1,171.5元,社會保險個人繳納部分予以扣除。駁回申請人其他仲裁請求。理由是:
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支付2010年5月份工資的仲裁請求,本委予以支持(但計算有誤,仲裁委對數字進行了調整);申請人要求支付25%補償金的仲裁請求沒有事實依據;申請人要求支付加班工資及補償金沒有事實依據,且被申請人已經支付了加班工資,故該項請求本委不予支持;因為申請人自己提出解除合同,且被申請人已在申請人提起勞動仲裁前為申請人繳納了社會保險,故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支付解除合同補償金的仲裁請求本委不予支持。
蔡某不服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起訴。
一審法院判決:
支付蔡某2010年5月份工資1,171.5元及25%補償金292元,扣除個人承擔社保費871元,尚應支付592元;2. 支付解除合同補償金950元。
一審判決后,某公司不服,向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后因某公司未在規定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二審法院裁定上訴人自動撤回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