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中小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啟動運行
- 分類:行業動態
- 發布時間:2014.03.17
- 訪問量:2031
-
分享
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職工技能培訓解決方案
2月24日,全市17個區縣中小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稱“公共服務平臺”)全部啟動運行。它是為有職工技能培訓需求的企業和社會優質培訓資源提供對接服務,幫助企業獲得適需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的公益性平臺。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是本市針對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的實際需要推出的一項新舉措,旨在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職工技能培訓解決方案。
同時從當日起,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總工會、市工商聯聯合開展的“中小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政策宣傳周”活動在各區縣正式啟動,通過各種形式向中小微企業宣傳新政。
四大難題: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技能培訓缺點啥?
當前上海處于“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高素質企業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但目前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重僅28%,不足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企業技能人才職業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也是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據統計,目前中小微企業占全市法人企業總數的99%以上,吸納就業人數占全市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7.3%,同時,中小微企業又是自主創新最為活躍的集聚地。大力加強中小微企業職工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更好服務本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然而,中小微企業職工技能培訓面臨四大問題:一是缺動力,中小微企業技能培訓需求雖普遍存在,但多數企業因工學矛盾、擔心職工學成跳槽等原因對技能培訓不夠重視;二是缺條件,多數中小微企業缺乏自主培訓能力,師資、項目開發、培訓設施設備等投入有困難;三是缺項目,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崗位匹配度不高,中小微企業更青睞針對其崗位需要定制的培訓項目;四是缺抓手,中小微企業面廣量大,培訓需求零星分散,個性化特征明顯,本市雖已有相關鼓勵政策,但一直以來缺少專門機構對其進行專業指導和提供幫助。
本市首創:四大功能覆蓋企業技能培訓工作盲區
為破解中小微企業技能培訓難題,日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出臺了相關文件,決定在各區縣搭建中小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它是本市首創的、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進行建設、專門為企業提供職工職業培訓服務的公益性平臺。
公共服務平臺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供需對接,實現各類優質的社會培訓資源與企業提出的具體培訓需求之間的信息共享、整合,幫助兩者進行對接;二是政策指導,為企業提供一門式的職工技能培訓政策咨詢服務,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培訓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政策指導;三是技術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將組建由相關行業和教育培訓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組,為有個性化培訓需求的企業提供培訓項目開發咨詢、技術支持等;四是培訓服務,組織培訓實施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培訓服務,同時開展培訓過程督導,確保培訓質量。
量身定制:為企業培訓送資源、送項目、送政策
針對中小微企業技能培訓實際需求和特點,公共服務平臺為其量身定制相應的服務內容。在培訓資源上,納入公共服務平臺承接培訓任務的一般是本市經認定的辦學質量和誠信等級為A 級或B級的社會培訓機構,以及本市經認定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企業內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實施單位”的在技能人才培養上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企業、協會、園區、院校等單位。在培訓項目上,除了社會通用職業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項目外,公共服務平臺專門為有個性化培訓需求的企業開設結合崗位技能要求的崗位培訓項目,大大提高培訓內容與企業崗位的匹配度,確保職工學有所用。在政策支持上,對企業組織職工參加公共服務平臺培訓項目且考核鑒定合格的,可按本市公布的補貼標準享受培訓費補貼,解決了企業培訓資金問題。
目前,全市已實現“一區縣一平臺”,絕大部分區縣的平臺服務窗口設在區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部分區縣在實體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已建設面向企業的互聯網平臺,方便企業網上咨詢和辦事。更多信息請關注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